导航
首页  »   动画 » 幻想曲
幻想曲

幻想曲

主演:
华特·迪斯尼 列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 DeemsTaylor Core  
备注:
超清
扩展:
动画 音乐 奇幻 动漫电影 动画电影 美国动画 动漫 卡通 
点击:
495
地区:
美国
导演:
詹姆斯·阿尔格 福特·毕比 Samuel Armstrong Norman Ferguson Jim Handley T. Hee Wilfred Jackson Hamilton Luske Bill Roberts 保罗·萨特菲尔德 宾·沙普斯坦   
年代:
1940 
更新:
2021-05-16
语言:
英语
剧情:
主演:华特·迪斯尼/列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DeemsTay 详细
猜你喜欢
《幻想曲》剧情简介
主演:华特·迪斯尼/列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DeemsTaylor/CoreyBurton/JuliettaNovis/JamesMacDonald/PaulJ.Sm导演:詹姆斯·阿尔格/福特·毕比/SamuelArmstrong/NormanFerguson/泰勒·汉德雷/T.Hee/WilfredJackson/HamiltonLuske/BillRoberts/保罗·萨特语言:英语地区:美国编剧:LeeBlair/ElmerPlummer/SylviaMoberly-Holland类型:动画/音乐/奇幻上映时间:1940-11-13(美国) 别名:TheConcertFeature/Fantajia/WaltDisneysFantasia用户标签:动画,迪斯尼,美国,音乐,经典,DISNEY,1940,动画片片长:125分钟imdb编号:tt00324551940年,迪士尼公司制作了第三部长片动画《幻想曲》,为动画史贡献了一部迄今仍难以企及的经典名作。本片由8部音乐短片组成,最早诞生的《魔法师的学徒》讲述了在魔法师严西(Yensid,迪士尼Disney倒写)手下学徒的米老鼠偷戴师傅的帽子,利用魔法指挥扫帚挑水并惹下大祸的有趣故事。该片原打算收入“糊涂交响曲(SillySymphonies)”系列,但因严重超支,入不敷出,故迪士尼决定另外结合几支经典名曲拍成一部音乐短片合集,一并发行。只是因过于艺术化以及二战等方面的原因,《幻想曲》并未取得预期的收益。除杜卡的《魔法师的学徒》外,本片收录曲目还有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蓬基耶利《时间舞曲》、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和舒伯特的《万福玛丽亚》。   本片获第14届奥斯卡特别成就(音乐和录音技术)2项金像奖。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华特·迪斯尼 / WilliamE.Garity / 列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幻想曲》电影网友评论:完全是当成音乐剧看的,最大的享受应该是一场长达两个小时的听觉盛宴。这部动画电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应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人心理结构的完形来达成音乐旋律和画面节奏律动的和谐。对于电影的本质到底是由画面的组合引起的共鸣还是由声音唤起人们心中的韵律和崇高感为主。说到底,电影还是视听语言互补组成的艺术,缺一不可。动画中是迪士尼大量初代经典人物。米老鼠,小马王,仙女,恐龙,妙趣横生,富有想象。画面组合看似是由无意义的理性蒙太奇拼接而成,单纯响应韵律,但整个故事都有其内在逻辑,也侧面反映了没有视觉的音乐能在人的心理唤起图像的功能。很可惜看的不是蓝光清晰版,迪士尼初代画风意外和中国的水墨画有些许的契合。最喜欢冰上圆舞曲胡桃夹子那一段。原来那时迪士尼就有了冰雪奇缘elsa女王的脚踏冰雪创意啊,太美惹!确实很漂亮,但除了漂亮几乎就没有其他优点了。虽然这种漂亮本身就很厉害了,但用具体画面去表现音乐这个行为就很蹩脚。这里的尝试是,试图把音乐作为被表达的主体,而影像像是音乐的附属品,这一来影像自身的表达就很弱,而对音乐来说,最好的体验方式应该是剥离影像的,影像只会削弱音乐的表达、单一化听者的想象空间。相当于音乐和影像的表达相互削弱了。而且迪士尼的画风上,形象太滑稽,形式太规矩,其实更适于叙事,象征感情的时候总让人觉得缺乏冲击力。片子里最后一部分的画风和音乐结合起来是最有美感的,还有魔法师的那个本身就比较童趣,所以也不违和,但像鸵鸟河马的那一部分就真的很平。这个根本不是配乐动画片是配画音乐会吧。即使是迪士尼的想象力在原曲面前也略不够看的。不是把芭蕾舞的choreography照搬到动画人物身上就能算音乐内涵和意境的visualization了喂,不然我为什么不直接去看人跳啊。而且人马和非洲动物园是真的很cult(。比较成功的是《春之祭》(虽然还是那么难听但配上了原始汤感觉也不是不能理解了呢x)和《荒山之夜》(谁想到把它跟《圣母颂》放一起的真是个人才),大概现代派音乐真的是用悦耳度换的画面感(理查施特劳斯:ん?)。倒是开头的巴赫,最古典的曲子配最后现代的画面。整体应该评价为勇气可嘉。值得一看,一开始就令我感到惊艳,但是后面恐龙,天马,老鼠,恶魔等几个故事其实都是一种创作手法,一种艺术理论,全片有些像提出一个论点,举出几个论据的样子。由于这论点本身就是艺术的(音乐),再配合图像(也是艺术的)所以就体现出一种美来,虽然现在看天马恐龙的动画,感觉有些糟糕了(尤其是恐龙那部分,感觉水准不如其他几部分,但是这应该是史上第一次出现恐龙的动态形象吧,也就是商业成分占多)会使你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与图画的关系、思想与视觉的关系,以及迪士尼与它们的关系。为捉摸不定的音符配上一幅美丽想象,是对思维的纵容与限制,宽恕与征服。用最简单的线条表现声音之曲线,会让你蓦然发现对称之美、图形之美、色彩之美。生动而联结不断的情景,使你在音乐之美中接受了故事之美,甚至在故事之美中忘却音乐之美。这是一次有趣的实验,但我不懂它需要清醒的头脑还是孱弱的,因为它很催眠。这部动画有多牛逼:1、我下载下来十天不敢看,为了等我5.1音响到货我才忍心打开看(怕糟蹋了);2、我读各种加州史,这部电影绝对会被提到;3、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电影中使用音乐合成器,各种震荡效果;4、各种技术领先,第一次在二维手绘动画中实现了镜头运动,第一次使用了环绕声效果,第一次XXX……5、人类史上第一次动漫音乐会。迪士尼画与古典音乐碰撞:云天《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露水仙子、蘑菇舞、落花裙、金鱼长袖、花排舞、金秋仙子、落叶落花、冰仙滑《胡桃夹子》;米奇的《魔法师学徒》;生命起源与《春祭》;奥林匹克的《田园》;鸵鸟、河马、大象、红袍鳄的芭蕾《时间舞曲》;《荒山之夜》的魔鬼召唤对比《圣母颂》的朝圣。可视化的初步探索,音乐主导叙事,那个年代都喜欢描绘四季吧,小鹿斑比也是类似的感觉,有种小学生学写作文的感觉,春天生机盎然夏天繁花似锦秋天落叶缤纷冬天白雪皑皑……最喜欢春之祭和荒山之夜圣母颂。魔法师的学徒够silly,可爱,其他几个故事的想象力也都发挥得很不错,视听语言结合的相当棒迪士尼3:《幻想曲》是華特迪士尼公司1940年拍攝的一部音樂動畫片,由七部古典音樂組成,演奏者是費城交響樂團,指揮是列奧波爾德·斯托科夫斯基。配合音樂的動畫的內容有些是抽象性的圖像,有些則是故事性的。影片中某些部分還用了斯托科夫斯基和交響樂團的現場演奏實際畫面。本片包括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舒伯特的《圣母颂》等世界名曲。这部以动画形式诠释古典音乐的超级“MV”,一经推出就招来无数赞誉和谩骂。有人批评它是对经典音乐的简单图解和幼稚诠释,也有人说它是电影史上粗劣和天才最奇特的融合。1.原来04年《米奇节日嘉年华》河马与鳄鱼斗舞的梗在64年前就有诶?。2.迪士尼向来爱用动画表现音乐,表现经典音乐,那可以说是从此开始的吧(以及更早的黑白短篇)。非常有张力。3.《魔法师与学徒》是原创音乐,现也已成经典。《幻想曲2000》原搬了这段。丧尸乐园2,宅男第一爱的电影;听古典音乐的时候可以幻想那段音乐对应的场景,里面的变化想象成场景剧情的变化,就如电影里的动画一样;喜欢那处地球演化---斯特拉文斯基随性的《春之祭》,更像一出有剧情高涨低落的剧,不是通常的古典音乐单调的重复。应该叫音乐电影吧,40年版从画面到想法都胜过2000年版,故事来说最喜欢后者中唐老鸭的方舟故事,但前者第一篇章的春夏秋冬画面是让人心驰神往的震撼。或许是因为以前的人与自然接触更多,对自然万物的想象力、拟人化更充沛,现代人在情感上更有发挥。2个小时的动画交响乐欣赏,如果你平时就喜欢交响乐,这部强烈推荐一下,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交响乐体验。音乐和动画剧情的搭配完全没有违和感,在40年代有这样的作品真的可以称之为可用来学习研究的经典之作很宝贵!看得出来完全是在为音乐服务,而且很专业很用心,现在没有人拍这种东西了!我已经推给学生业余看,一次看一个片段,帮助小孩子理解音乐是极好的,但是选曲太专业,小朋友可能只能理解其中少部分真的好看到没话说,古典音乐和动画结合得刚刚好,有起有伏,突然一下安静,然后又起来一段不一样的情节。真的太好看了,迪士尼的画风我也一直很喜欢,脑洞真的超强,光听音乐根本想不到能搭配这个画面。 《幻想曲》的观看地址: http://www.guoshikj.com/pianku/126554.html由美剧天堂提供,欢迎转发分享!